仪器保养 |
|
本类热门文章 |
|
本类推荐文章 |
|
|
文章浏览 |
PENTAX全站仪常见故障处理 |
出处: 作者: 杭州明智测绘仪器网(浙江测量全站仪) 2011年06月03日 |
PENTAX 关于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检查及校正 PENTAX 关于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检查及校正 一.  长水准器的检查和校正 检查 1、    将仪器安放于较稳定的装置上(如三脚架、仪器校正台),并固定仪器; 2、    将仪器粗整平,并使仪器长水准器与基座三个脚螺丝中的两个的连线平行,调整该两个脚螺丝使长水准器水泡居中; 3、    转动仪器180°观察长水准器的水泡移动情况,如果水泡处于长水准器的中心,则无须校正;如果水泡移出允许范围,则需进行调整。
校正 1、    将仪器在一稳定的装置上安放并固定好; 2、    粗整平仪器; 3、    转动仪器,使仪器长水准器与基座三个脚螺丝中的两个的连线平行,并转动该两个脚螺丝,使长水准器水泡居中; 4、    仪器转动180°,待气泡稳定,用校针微调正螺钉,使水泡向长水准器中心移动一半的距离; 5、    重复3、4步骤,直至仪器用长水准器精确整平后转动到任何位置,水泡都能处于长水准器的中心。
二.  圆水准器的检查和校正 检查 1、    将仪器在一稳定的装置上安放并固定好; 2、    用长水准器将仪器精确整平; 3、    观察仪器圆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如果气泡居中,则无需校正;如果气泡移出范围,则需进行调整。
校正 1、    将仪器在一稳定的装置上安放并固定好; 2、    用长水准器将仪器精确整平; 3、    用校针微调两个校正螺钉,使气泡居于圆水准器的中心。 注:用校针调整两个校正螺钉时,用力不能过大,两螺钉的松紧程度相当。
三.  望远镜粗瞄准器的检查和校正 检查 1、    将仪器安放在三脚架上并固定好; 2、    将一十字标志安放在离仪器50米处; 3、    将仪器望远镜照准十字标志; 4、    观察粗瞄准器是否也照准十字标志,如果也照准,则无须校正;如果有偏移,则需进行调整。
校正 1、    将仪器安放在三脚架上并固定好; 2、    将一十字标志安放在离仪器50米处; 3、    将仪器望远镜照准十字标志; 4、    松开粗瞄准器的2个固定螺钉,调整粗瞄准器到正确位置,并固紧2个固定螺钉。
四.  光学下对点器的检查和校正 检查 1、    将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并固定好; 2、    在仪器正下方放置一十字标志; 3、    转动仪器基座的三个脚螺丝,使对点器分划板中心与地面十字标志重合; 4、    使仪器转动180°,观察对点器分划******心与地面十字标志是否重合;如果重合,则无需校正;如果有偏移,则需进行调整;
校正 1、    将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并固定好; 2、    在仪器正下方放置一十字标志; 3、    转动仪器基座的三个脚螺线,使对点器分划板中心与地面十字标志重合; 4、    使仪器转动180°,并拧下对点目镜护盖,用校针调整4个调整螺钉,使地面十字标志在分划板上的像向分划板中心移动一半; 5、    重复3、4步骤,直至转动仪器,地面十字标志与分划板中心始终重合为止。
五.  望远镜分划板竖丝的检查和校正 检查 1、    将仪器安置于三脚架上并精密整平; 2、    在距仪器50米处设置一点A; 3、    用仪器望远镜照准A点,旋转垂直微动手轮;如果A点沿分划板竖丝移动,则无需调整;如果移动有偏移,则需进行调整。
校正 1、    安置仪器并在50米处设置A点; 2、    取下目镜头护盖,旋转垂直微动手轮,用十字螺丝刀将4个调整螺钉稍微松动,然后转动目镜头使A点与竖丝重合,拧紧4个调整螺钉; 3、    重复检查3,校正2步骤直至无偏差。 注:如果对分划板的竖丝进行的校正,则在完成后,请检查仪器的照准差和指标差是否发生了改变。
六.  仪器照准差C的检查与校正 检查 1、    将仪器安置在稳定装置或三脚架上并精密整平; 2、    瞄准平行光管分划板十字丝或远处明显目标,先后进行正镜和倒镜观测; 3、    得到正镜读数HI和倒镜读数HR;计算照准差C-(HI-HR±180°)/2;如果C<8”,则无需调整;如果C>8”,则需进行调整.
校正 1、在倒镜位置旋转平盘微动手轮使倒镜读数HR’=HR+C; 2、松开望远镜分划板调整螺钉护盖,调整左右两个调整螺钉,使望远镜分划板与平行光管或远处目标重合; 重复进行检检和校正直至合格为止。
七.  竖直度盘指标差I的检查和校正 请进行完十字丝校正和2C差校正后,再进行本检校 检查 1、    将仪器安置在稳定装置或三脚架上精密整平并开机; 2、    用望远镜分别在正镜和倒镜位置瞄准垂直角为±10°左右的平行光管分划板或远处目标,得到正镜读数VI和倒镜读数VR; 3、    计算:指标差为I=(VI+VR-360°)/2 4、    如果指标差小于15”,则无须校正;如果大于15”,则需进行调整。
八.    电子补偿器的检查和校正 放置仪器如下图所示:
                             A,B,C为基座角螺旋 a.    纵向补偿精度 1)    盘左位置,整平仪器,精确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M1(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2)    转动脚螺旋A,使仪器上倾2’—3’(仪器补偿范围内)后,再用竖直微动螺旋,重新使望远镜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M2(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3)    反向向转脚螺旋A,使仪器恢复水平后下倾2’—3’,再用竖直微动螺旋使望过镜重新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M3(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4)    转动脚螺旋A,使仪器恢复水平,又微动望远镜精确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M4(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5)    计算纵向补偿精度 取D1=M2-M1,D2=M3-M1,D3=M4-M1,取其中绝对值最大者为检定结果,当补偿的标准差为±1’时,其值应小于等于3”。
b.    横向补偿精度 1)    盘左位置,整平仪器,准确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读数N1。 2)    同向转动脚螺旋C和B,使仪器下倾2.5’后,再用竖直微动螺旋使望远镜重新照准平行光管的水平丝,读取天顶距读数N2(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3)    按相反方向同向转动脚螺刻C和B,使仪器向上倾,回复水平后又上倾2.5’,再用竖直微动螺旋使望远镜重新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读数N4(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4)    转动脚螺旋C,使仪器恢复水平,再用竖直微动螺旋使望远镜重新照准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距读数N4(照准读数3次取平均)。 5)    以上补偿精度的测定也可以借助双向微倾台进行。 6)    计算横向补偿精度 取D1’=N2-N1,D2’=N3-N1,D3’=N4-N1,取其中绝对值最大者为检定结果,其值均应小于等于3”。
九.    测角精度的检查和校正 1.    水平角检查 多目标平行光管法 室内中心位置设一稳定的仪器升降台,上面安置被检仪器;沿该仪器升降台水平方向的圆周上再设置4—6个平行光管作为照准目标,精密调整平行光管的分划板及其倾斜度和轴线方向一致使各降台上仪器依次照准时,不需改变调焦均能看到最清晰明亮的平行光管分划板上的十字线呈像,而且竖线处于铅垂位置。观测过程中以表5所列各项限差控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果半测回零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一测回二倍照准差互差和各测回方向值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带上零方向)或者重测一测回;一测回重测方向数超过该测回全问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 检定结果的计算: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公式计算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值。其结果应符合下表2第1
2.    竖直角检查 采用标准竖直角法,装置如图,分别在1,2,3,4,5各点设置平行光管一个。
检定时,将仪器安置在升降工作台上,并调整到工作状态,以盘左位置自上而下依次照准5个目标,并读记观测数据,每个目标读数两次,取平均植。用同样方法在盘右位置自上而下依次照准目标,并读记观测结果,然后,取盘左. 盘右平均值减去水平方向值,即得竖角观测值,此为一测回,共测4测回,最后求得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其值应符合下表12项:
十.    测距精度的检查和校正    首先要选择一处基线,共三段,10M,100M,300M,将仪器架设好,在10M处架设棱镜,测出数据,根据标准值调整机器加常数,使其达到准确值,再测100M及300M的数据, 100M的误差在2MM以内,300M的误差在4MM以内即为合格.
十一. 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仪器本身的磨损,有时会出现指标差过大的现象,如果误差在角度在3’以内则可以通过调节气泡或用电子校正法解决;若超过3’则要送到专业维修的地方由专业人员来校正,仪器很可能还存在其他的问题。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所有的测量仪器必须每年至少鉴定一次,才能满足测量的要求。仪器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不居中 气泡不居中和对点器不居中。     2.  测距误差过大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出现测距误差过大时,检查仪器的I值,看是否超标,尤其是对高程的测量,在仪器的其他指标都合格而测距还有问题时,很可能是测距马达有问题引起的。     3.  仪器受外界影响 由于客户使用仪器的外界条件不同,对仪器的影响各异。譬如,煤矿行业,在矿下使用时要注意防爆性和亮光性,一般仪器做了防爆之后寿命会受影响,尤其是电池使用寿命缩短。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如有强电流或有较强的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仪器会出现无规律的变化,死机或无法测距。     4.  意外破坏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倒地摔坏,山体滑坡、洪水发洪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坏,在运输过程中掉下或被工具砸伤,一般这种情况仪器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损伤,对仪器的稳定性破坏很大,难以修复。 (本文已被浏览 5204 次) |
|
|
文章评论 |
|
|